SoulSeed 籽言工作室
  • 主頁
    • 關於我們 理念與價值
    • 部落格
    • 參考資料
  • 塔羅牌
    • 服務
    • 分享會 >
      • 塔羅療癒夜:調整潛意識能量
      • 宮廷牌——塔羅中的星座元素
      • 塔羅體驗夜——探索潛意識
    • 課程 >
      • 塔羅初階課程
      • 塔羅進階課程
    • 塔羅小學堂
  • 占星術
    • 服務
    • 占星.星座聚會
  • 讀書會.工作坊
    • 活動與分享會
    • 《走出恐懼》
    • 《幸福童年的秘密》
    • 《被討厭的勇氣》
    • 《西藏生死書》
    • 《小王子》
  • 錄音節目
    • 【塔羅頻道】
    • 【深心尋迷】
  • 過往活動
    • 電影會
    • Retreat Day
  • 聯絡我們

專題研究:《新界東北新發展》的騙局

11/29/2012

0 評論

 
撰文:世寧,2012年

引言
        大家知道我們的禁區面積已由2800公頃大幅縮減至400公頃嗎?這個新的禁區邊界線規劃早於2003年開始,於2011年年底/ 2012 年年初實施。 這個聲稱已進行「公眾諮詢」和探討了「各界不同意見」的政策,大概你和我也感到莫名其妙吧?﹗而此實為配合新界東北規劃,實現深港同城化,造就深圳福田CBD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一步。(後文將提及《十二五規劃》中《深圳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等深港融合過程)。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已於今年9月底完結。兩個月後的今天,接二連三的高官醜聞和社會政議題如林奮強偷步賣樓、DBC數碼廣播停播、電視牌照事件、長生津撥款等,似乎已經將一時鬧得熱哄哄的梁振英政府割讓新界東北媚共方案蓋過。大家知道此「發展計劃」現時情況嗎?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已宣佈——絕不撤回方案。按照政府的計劃進度,將於2017年展開前期工程。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內容略述及相關疑點
        翻查資料,《東北規劃》早於1998(即「回歸」翌年)已開始醞釀,在《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中指明選定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為新發展區。後於2003年擱置,相信大家仍記得2003年50萬人上街反對23條立法,董建華政府心知不可能此時推出規劃東北的計劃,於是混水摸魚,轉而規劃解放邊境禁區(而現在已經成功)。至2007年,待民意冷卻後,曾蔭權政府於《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現在click入政府官方網頁竟是空白一片)重提新界東北發展。2008年6月,土木工程托展署及規劃署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將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劃為三個發展地帶,佔地787公頃(包括約250公頃綠化帶)。
        政府聲稱此規劃為「紓緩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房屋及就業需求」,其指導原則為︰
  1. 配合與珠江三角洲融合
  2. 建立多元及可持續發展的社區
  3. 採用環保節能措施;及
  4. 採用適合的發展模式(何謂適合?深港一體化?)
        這三個發展區各有主題:分別為「多元化發展中心」(古洞北)、「沙畔市鎮」(粉嶺北)和「優質產區」(坪輋/打鼓嶺),詳見於《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摘要》。其中於古洞北發展區將設港鐵「古洞站」連接落馬洲河套區及邊境口岸(即方便過關),粉嶺北接連文錦渡往文錦渡口岸,以及坪輋/ 打鼓嶺連接已在建設中的蓮塘/香園圍口岸(香港現時已有5個邊境口岸…)。政府並指會增設連接深圳及香港各區的巴士線路,這種交通網絡設計主要顧及「北上」,傳媒人紀曉風便質疑此交通網「北上易南下難」、「一路向北」,是深港融合的重鎮。
        推出這樣一個「發展方案」,究竟政府用意為何?讓我們從這三個被規劃區的規劃內容及諮詢過程探個究竟。
        政府於2009年及2010年年初完成了第一及第二階段「公眾參與」並制定了《初步發展大綱圖》,及後「廣泛徵詢了公眾」對此大綱圖的意見並「以公眾意見為基礎」制訂《建議發展大綱圖》。這些「公眾」包括香港規劃師學會、上水區鄉事委員會、香港地產建設商會、粉嶺區鄉事委員會、北區區議會、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新界鄉議局、古洞村村民、環境咨詢委員會、粉嶺北村民、北區區議會主席和各鄉事委員會主席/代表、打鼓嶺區鄉事委員會、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上水區鄉事委員會、城市規劃委員會、環保組織、部分北區中學校長、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轄下的規劃小組委員會、虎地坳,天平山村,石湖新村,馬屎埔及靈山村村民、大頭嶺村及松柏塱村村代表 等,據後來事件發展,所謂已諮詢各村村民,其實並不包括受影響的非原居民。而香港廣大市民當然亦未有幸成為「公眾參與」之列,這個涉及香港整體發展及前途的方案竟是一個由上而下、欠缺民意基礎的規劃。及至今年年中,居住在此三個即將發展地區的非原居民驚覺自己的家園將毀、舉家將被逼遷才引來傳媒關注和廣泛報導。而剛過去不久的第三階段諮詢(亦是最後一次公眾諮詢)在全港廣泛反對聲中草草結束。
        這一次的諮詢方案預計提供54,000 個住屋單位供應予約150,000 居民,並創造52,000 個就業機會。根據政府預期,2030 香港人口將增長至8,600,000,即較現時增加約1,500,000 ,請問這個只可安置150,000 人的「滿足居住及經濟增長」的發展計劃如何應對需求?而且,這種人口增長是怎樣推算出的?(後文會作分析)
        從規劃內容看,居住用地佔三個新發展區約兩成面積(即167公頃,總共發展面積為近800公頃),公私型住屋比例為4:6。而從建議方案中可見,公屋佔地面積只有約30公頃,從用地面積看,公私型住屋比例只有2:8,可見公屋並非此新規劃的重點,亦即目標用戶絕非一般低收入市民。(又試問政府打算怎樣回應民生需要?)其中坪輋/打鼓嶺發展區更不設公屋,而主要發展為中低密度的豪宅區,提供所謂「另類優質生活空間」。首先,一般市民絕對負擔不起;其二,什麼是「另類」?梁振英於2012年6月13日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明言,《新界東北新發展規劃》是開拓「特區中的特區」,指出「邊境禁區,我提出的政策特色是什麼呢?就是說內地居民,進入這個邊境禁區免簽證」。將這地帶發展成香港及內地間的紐帶。這就是「另類」的意思吧?因為仍未有任何一個香港境內地區是內地人可以免簽證進入的。而這個「特意」為香港人設計的「香港人的新市鎮」卻開了特例。為什麼近日在電視頻繁播出的「新界東北新發展」系列宣傳短片所強調的「香港人的新市鎮」要考慮內地人的入境問題?動機顯而易見吧。
        中、小學村和大學城亦是此發展藍圖中的項目。中、小學村佔地30至40公頃,可容納二萬多個學生,而離奇的是此時北區正忙着殺校。發展計劃又指會開拓新自由行生意,提供多元化服務,包括醫療、教育、科技等。
        另外,於政府網站有關此發展計劃的「活動時間表」一欄亦有列出規劃香港和深圳融合的活動。於2008年11月25日,「在香港規劃署與深圳市規劃局城市規劃聯席會議上,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作出簡介」;翌日,2008年11月26日,「在第十二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上,就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作出簡介」。此發展計劃第一次諮詢工作於2008年11月14日向城市規劃委員會作出簡介,於大概1星期後便迫不及待向深圳市規局匯報,用意明顯。2010年時,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亦說明規劃需配合國家發展。
此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未來工作時間表:
2013 – 詳細計劃開始
2017 – 展開前期工程
2022 – 前期工程逐步完成
2031 – 完成三個新發展區
 
據此進度,還未到2047,一國兩制便不復存在了。
 
引爆議題
        自從東北三地非原居民於最後諮詢階段才猛然驚覺家園被規劃,便東奔西跑為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組織及籌辦各種活動以引起更多香港市民關注,隨後經傳媒報道,全城嘩然,愈來愈多市民表示反對。
        原定於2012年8月20日舉行的坪輋/打鼓嶺居民大會,因安排於只可容納300多人的空間舉行,官方又猶如人肉錄音機,只複述發展計劃內容,沒有正面回應參與者疑問與訴求,引起參與者(包括大部分非原居民)強烈不滿。大會上後政府將原為同年8月底結束的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延至同年9 月底。於2012年9 月22日,政府於上水寶運路草地舉行最後一場「公眾諮詢」。會上爆發與會人士間的衝突(主要是原居民與非原居民),再次引起社會關注。
 
各方立場與衝突
  1. 原居民 vs 非原居民
        原居民指擁有土地物業權的人士,於是次發展計劃中,以上水鄉事委員會侯志強為地區代表。是次計劃的第一及第二階段,政府主要諮詢的相關的東北三區居民對象,便是原居民。於2012年9 月22日最後一場公眾諮詢,侯志強表示支持是次發展計劃,會配合政府政策,並指其為受影響居民(似乎不包括非原居民)爭取最合理的賠償,得到在場超過半數人支持(實在令人語窒,大家可click上Youtube有關這次諮詢的片段,自行判斷)。他回應某記者問題時指反對的人包括1. 居民;2. 混水摸魚的人(所指何人事?非居住在東北三區的關注事件的香港市民?);3. 霸權主義者,他解釋是那些申請逆權侵佔的居民,即非原居民。這些已經在東北三區落地生根的居民為捍衛家園發聲,竟被貼上霸權主義的標籤。
        至於與之持相反立場的非原居民(非原居民指那些居住在東北三區數十年的土地使用者,大部分是二戰後遷居到香港的),則堅持「不遷不拆」。村民表示於今年7月一次偶然機會才得釋此發展計劃(即2012年7月8日星期日,一個由鄉事委員會舉辦的有關「慶祝打鼓嶺收地發展」的盆菜宴會)。後建立村民組織(如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土地正義聯盟)不斷追問政府相關規劃事宜才發現諮詢早於2008年便開始,而居民一直被蒙在鼓裡。北區區議員及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亦表示,政府的準備工夫不足,未能深入了解居民意願和意見。其中坪輋發展區,政府巧妙避開清拆原居民村,只規劃非原居民村。此舉明顯是有意圖製造原居民與非原居民間的利益及權利衝突。在4年的「諮詢」過程中,政府對真正受影響的非原居民視若無睹,只與持分者商討土地賠償的利益事宜。

  1. 地產霸權 vs 農業發展
        早於1998年董建政府便提出「建環保城,開發東北」,幾年後又放風將以公私營方式合作,其時地產商便開始在新界東北暗中進行圈地活動。而地產商對這些具有潛力的土地有興趣,實與香港納入國家規劃促成深港融合有密切相關(後詳)。意圖染指東北發展利益的地產商包括:恆基,圈地510萬平方尺;新世界,226萬平方尺;新鴻基,2600萬平方尺;長實於古洞旁的塱原亦擁大量土地。有非原居民(即土地租戶)表示,十多年前已見有地產商收購農地,因非原居民只是租戶,沒有開墾土地權,有地產商亦明令村民不準擅自開墾,其中部分土地更以鐵絲網圍起,致野草灌木叢生,荒廢用地之餘亦令衛生及治安環境轉差,影響及非原居民的生活環境。更有地產商出信要求村民搬離,更有甚者僱請黑社會強行收地,對村民造成嚴重滋擾 ,村民謂這根本是「毀地滅村」。
        東北地區是一大片郊野地區,有不少土地適合發展農業。例如坪輋/打鼓嶺的農業比例較高,已有農民申請了發展有機農場的牌照,豈料發牌不久才發現東北發展計劃,計劃將他打算開墾的土地發展為中低密度豪宅,他覺得十分可惜亦感到無奈;還有粉嶺北的「馬寶寶農場」亦是經農民多年努力發展出的一個成熟的農業區。這些農民才是最了解如何在一塊土地上發展相應的農業的人,而政府卻從未詢問過他們的意見,便制定重新發展的計劃,並打算採取安置菜園村村民的方案——提供復耕機會和原區安置(然而這是個騙局,至現時為止,菜園村村民連居住亦成問題),將農民重置在塱原農業區,然此乃已發展農業區,根本沒有足夠空間容納更多外來的農民。
        另外,新界東北區的農業發展其實是提供全港農業蔬菜供應量約4成,而其中馬屎埔於其發展高峰期更佔蔬菜市場供應兩成。這些都是本地農業發展的成果,政府卻犧牲這些已有的發展,強推一個絲亳不顧民生,只着重權貴利益的所謂「香港人的新市鎮」規劃。
 
*** 土地儲備與人口增長需求 ***
這個發展計劃預計至2030年,本港人口將增長至840萬。據去年人口普查顯示,現時香港人口為710萬。
圖片
圖片
        香港人口增長自2001 年始明顯放緩,至2011年的十年間只增加了16萬多的人口。 將來20年間增長130萬人口的這條數是怎樣計出來的?若果這個人口增長的數字不是源自香港本土,那會是什麼原因?這個「特區中的特區」的計劃允許深圳居民(甚至其他內地人)免簽證進入,這是人口增長的原因嗎?香港政府正暗示以後會逐漸開放香港予內地人遷入嗎?禁區已逐漸開放,邊界已經在移動了。內地人居住需求竟成了香港政府的人口和住屋政策的考量?
        政府現存屬於發展住屋的土地儲備有2100多公頃,當中有1200公頃是鄉村式發展用地。反觀此發展計劃,整個發展佔地近800公頃,住屋發展卻只佔167公頃,更諷刺的是只有30公頃發展為公屋。政府於如何處理和運用土地資源方面也太荒謬了吧。現存土地任其凋廢,卻伸手到新界東北搞什麼新市鎮,置這塊土地上已安居樂業的人和已發展出的農業、鄉郊、濕地保育等不顧。
        根據環保觸覺的研究顯示,此計劃將導致50至100公頃農業地損失,政府提議的復耕地不可能彌補此損失。另外,古洞附近有一片佔地170公頃的高爾夫球場,而政府竟沒有將此列入規劃範圍,寧願擾民強徵民地強遷民居。
        今年4月曾有報道指「現時粉嶺上水及新界北豪宅區發展相當成熟」(來自房地產門户-搜房網),中原地產粉嶺上水及新界北豪宅營業董事許偉邦表示,「隨著政府大力發展古洞及新界北區,區內物業發展日漸豪宅化」,要「同時抓緊地理位置臨近內地的優勢,將新盤推介予不少內地貴客」。這是建設給內地富人的後花園吧﹗政府聲稱已加入「港人港地」條款,請問體驗在哪裡了?
 
港共政權 vs 香港普羅市民 / 深港一體化 vs 香港本土利益 
        有關此發展計劃的議題除上述提及的各個團體和陣營的立場、利益等矛盾外,還有一個更深遠、事關香港被重新規劃的陰謀(而事實已經很明顯,之所以說是陰謀,是因為政府從沒有開誠布公地進行諮詢,至現時為止仍對市民的訴求、議員的質詢左閃右避,仍將具體操作和與深圳融合的規劃諸般隱瞞。相信不少香港市民是從一系列政治洗腦宣傳片《香港人的新市鎮》中才得知即將發展新界東北的事)——深港一體化。
        香港一早被規劃,讓我們略看一下這個時間表:
  • 2006年3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此為中國第一個法定化的城市發展策略(被稱為城市規劃史上的「創舉」,而當中提出了「深港雙城」的設想)
  • 2006年,香港已被納入《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計劃》(十一‧五)隨即於2007年的香港特區《施政報告》中,《發展新界東北》便成為十大基礎建設項目之一。2008年底便展開了第一階段的所謂公眾諮詢
  • 2008年底,國務院公布《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 2009年,香港、廣東及澳門三方政府完成《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其中一項為「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簡稱「灣區行動計劃」)
  • 2010年,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建議三區與邊境一起規劃並配合國家發展
  • 2010年4月,粵港雙方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有關「灣區行動計劃」研究即開展,據政府新聞稿(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是「由三地政府委託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及北京大學深圳研究分院共同進行。研究的目的是制定以『宜居』為目標的方案,打造『環珠江口灣區』成為大珠三角內一個既有優質生活、又有利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區)
  • 2011年6月,《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簡稱《前海條例》)獲深圳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此條例有前海「基本法」之稱,是涉及深港合作的第一部法規)
 
        一篇於2008年4月10日刊於中國新聞網的報道便引述農工黨深圳市委會所言「深港共建國際大都會是歷史的必然」。題為:《港報:為深港都會破題 4策促河套成特區中『特區』》。文中引述深圳市委謂「兩地的合作可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以推動大都會建設」,以先易後難的原則,先開發「泛河套特殊區域」為深港合作示範區,以此推動河套地區及香港新界地區的經濟發展,建造「兩個特區中的特區」作為「深港大都會」的示範區,待條件成熟才再推廣到整個香港新界的開發,以建構「深港都會」。
        不幸言中,4年後的今天,新界東北這個「特區中的特區」即將上馬。
        今年6月20日,《南方都市報》便刊登一篇名為《深港一體化帶來新高度,福田CBD價值需重估》的專題,介紹「大福田中心概念」。在《深圳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十二‧五)中,福田中心區處於「深港都市圈」的核心位置,指「隨着深圳向『全球先鋒城市』邁進,福田CBD的物業升值空間可能遠遠超過很多人的想象」(難怪前任特首也選在福田置業)。另外深圳鐵路網路會由福田口岸接通香港,廣深港高鐵也將直達香港西九龍站,將深港兩地的核心城區距離縮短至30分鐘的交通範圍内。深圳市規劃中國土委曾作嘗言:「如果未來皇崗口岸的貨運功能可以轉移到西部深圳灣口岸和蓮塘口岸,會考慮在貨運區域釋放土地,做配合福田CBD的科技文化創新與信息交流區,引入相關企業」。
        還記得「東北新規劃」的坪輋/打鼓嶺區是遠離市區、又連接新建設的過關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嗎?答案就在這裡。
        至今年6月25日一篇來自《北京新浪網》的報道就更赤裸地說明「深港融合」將為造就深圳前海區成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至關重要(題為:深圳前海藏寶圖浮現  深港演繹雙城基因融合)。今年4月12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的《關於加強改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說明:「將推進深港銀行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幣資金支持前海開發開放和重點產業發展,爭取更多前海地區企業和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拓寬實體企業領域債務融資渠道,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結算基礎設施,支持跨國企業在前海設立全球結算中心」這更似是陰乾香港的一步。文中又指於2011年6月27日,《前海條例》獲得通過(此乃深港合作的一部法規),條例中「有20多處提到香港,明確提出前海應當堅持與香港的緊密合作」,而深圳前海區是被設想為「東方曼哈頓」的。
        看到嗎?香港已被規劃了。而且屬於附庸位置。「一國兩制」究竟是維護香港人權利和利益的,還是蒙騙香港人以為自己有自由有選擇的幌子?香港人的意願有幾多反映在這些規劃和條例內?
        在深圳地鐵站裡,有一句廣告是這樣的:「港思維遇上深智慧」
        在深圳,深港融合早就街知巷聞,而在內地人視之為自由國度的香港,竟然是不能說的秘密。
 
結言
        規劃東北,將深港融合,香港現有的國際金融中心位置便會被用作踏腳石,為中共計劃發展的深圳福田及前海「雙核心」金融中心引入國際投資者和資本。此消彼長,一個小小的珠江三角洲地帶豈可容納兩個國際金融中心?為什麼上海這麼多年仍未能超越香港?又,深圳憑什麼可以在未來30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其打算憑藉的是香港大半個世紀建立出的信譽。
        規劃東北,是將整個香港的利益與民生為中共規劃經濟作嫁衣裳。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
        翻看大量相關資料後,中共規劃香港作為發展以深圳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意圖已是不言而喻,不禁令人心生疑問,傳媒做了什麼?區議會立法會議員又做了什麼?為什麼對這樣重大的事件冷淡處理?
        觀乎近年情況,今年尤為明顯,傳媒已經失去了作為第4權監察政府的作用。擁權者借權謀私,身為星斗市民的你我可以怎麼做?難道香港人要自求多福?其實可怕的不單是中共企圖赤化香港,還有香港人的無知和冷漠,甚至是已經放棄的悲觀態度。
        非原居民至今仍然為保為家園進行各種抗爭,民間亦有不同群組和團體關注「東北規劃」事件,如「長青社」、「如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土地正義聯盟」、「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組」等。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微薄,但集體的聲音仍是有作用的。
參考資料:

2012年9月23日-城市論壇 東北發展惹疑慮 規劃未來訴期許
OurTV.hk 民間現場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民間公聽會
晴朗聽眾踢爆梁振英講大話 @晴朗 2012/09/25
張超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質詢
何秀蘭-「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議案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
紀曉風: 發展東北志在模糊邊境 三大鐵證確認深港同城
香港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影片2
​政府官網
2012.09.22 - 《新界東北發展諮詢會》 - 1 (上水鄉事委員侯志強發言時遭指罵)
打鼓嶺/坪輋:「諮詢」四年,依家先知!
反對新界東北計劃,菜園村村民身證政府大話連篇 2/2
九九吶喊:《張超雄與馬屎埔》
深港一體化殺到埋身 必須反對新界東北興建富豪雙非城計劃!
​港报:为深港都会破题 4策促河套成特区中"特区"
​港深融合與島民心態
​立法會十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
梁振英谈深港边境禁区开发 可以建特区中的特区
蓮塘口岸/香園圍邊境管制站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
香港买楼者两成深圳人?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
開拓邊境 創「特區中特區」政府官網:邊境禁區的土地規劃研究
0 評論

    作者

    世甯,意識研究者

    所有文章

    十二月 2022
    九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三月 2019
    六月 2017
    三月 2017
    十一月 2012
    七月 2012
    十一月 2011
    二月 2009

    類別

    全部
    佛法
    佛法
    修行
    前世今生
    因果輪迴
    因緣業力
    塔羅
    專題
    心理學
    政治.經濟.時事
    旅遊.遊歷.浪遊
    旅遊.遊歷.浪遊
    榮格 Carl Jung
    潛意識
    生活
    絮言雜語
    論文
    論文
    靈性成長

    RSS 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主頁
    • 關於我們 理念與價值
    • 部落格
    • 參考資料
  • 塔羅牌
    • 服務
    • 分享會 >
      • 塔羅療癒夜:調整潛意識能量
      • 宮廷牌——塔羅中的星座元素
      • 塔羅體驗夜——探索潛意識
    • 課程 >
      • 塔羅初階課程
      • 塔羅進階課程
    • 塔羅小學堂
  • 占星術
    • 服務
    • 占星.星座聚會
  • 讀書會.工作坊
    • 活動與分享會
    • 《走出恐懼》
    • 《幸福童年的秘密》
    • 《被討厭的勇氣》
    • 《西藏生死書》
    • 《小王子》
  • 錄音節目
    • 【塔羅頻道】
    • 【深心尋迷】
  • 過往活動
    • 電影會
    • Retreat Day
  • 聯絡我們